4/15/2022

首辦英語三好教師研習 經驗交流善用教材資源

【人間社 潘青霞 洛杉磯報導】

創造未來 從我開始

「我們希望下一代生活在怎樣的世界呢?」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此提問,為「2022北美三好教材講師培訓營」揭開了序幕。活動由西來寺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4月15、16日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菲律賓、澳洲及台灣近百名有服務熱誠、以灌溉菩提幼苗為己任的佛光教育者,一起在線上學習,為培育孩子建立正知正見的三好未來努力。

慧東法師表示,推廣三好精神是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其重要性更勝於個人修行成就;兒童三好教育在當今功利社會刻不容緩,如何讓兒童樂在學習是一大課題,教師們任重道遠。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也表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的三好生命教材,提供了理論基礎及教學策略,善加利用必能為兒童道德觀念的培養及日常落實發揮最大效果;造福家庭、學校、社會,這是星雲大師非常重視的三個層面,參與研習營的佛光人是自利利他菩薩道的實踐者。

課程紮實 講師精銳

此次英文研習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的三好生命教材為主,培訓以英語教授兒童及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老師,了解如何運用教材以及善用佛光山雲端資源。課程提供了三好生命教材使用說明、課程設計腦力激盪、佛陀紀念館海線絲綢之路展覽與三好課程習作結合講解等內容。

講師陣容以佛陀紀念館國際組組長有律法師為首,搭配四位學識與經驗豐富、各有專長的教育者Becky Du、Yi Zhen Chia、Stacey Weng、Kurt Ko所組成,分別帶來環環緊密相連的紮實內容。有律法師首先針對三好生命教材的編排大綱及三好價值關鍵字搜尋進行講解,並提醒教師除了抓緊教材的三好中心思想,也要能適時、適地、適人調整與設計課程,如此活用教材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Becky Du以參與鄰里學校的英語課(English Class in Neighborhood Schools)專案計畫的心得,分享如何活用教材。她說,一堂課主要有中心內容、輔助教材、習題練習、教具等四個元素,活用教材是教師發揮創意力的好機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自2019年推廣此專案,以佛光山所在地台灣高雄大樹區的鄰近小學起步,目前已拓展走入六所小學。

「三好餐廳歡迎您!想吃什麼呢?包君滿意!」Yi Zhen Chia介紹課程設計就像設計菜單裡的開胃菜、主餐、甜點,先端上迎合五官感受的開胃菜,例如以音樂、圖片讓人胃口大開,對主餐充滿期待,甜點則可以是勞作、遊戲、或學生感想發表,設計菜單時抓準顧客的背景、人數、時間、口味偏好上菜,必定讓人意猶未盡,賓主盡歡。Yi Zhen強調重點是主餐,也就是要先確定想傳達的三好精神為何及如何傳達,網路上固然有很多教學資源可以利用,但搜尋前確定主餐為何可以提高效率。

擁有澳洲本土教學三好課程的Stacey Weng進一步指出,教學資源種類繁多,取自生活經驗與觀察的教學資源最平易動人,期望學員要以新視野去適當調整教學資源,在調整過程以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定義「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為標準,並以可行、利他、包容接納不同群體、同體共生為考量。

有律法師化身導遊,帶領大家線上體驗佛陀紀念館海線絲綢之路展覽,是此次研習營的一個亮點。耗時四年籌備規劃的海線絲綢之路展覽,以嶄新的媒體科技重現佛教文化水路傳播的歷史進程,展覽場內的佛光山典藏文物、海上佛教地圖及360度環形互動劇場,為三好習作設計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

參與習作設計的Kurt Ko表示,展覽由2021年開始至2026年,在此期間要推陳出新設計出吸引人回訪的習作,是個很好的學習挑戰。習作設計以清楚簡潔易懂、緊貼課程中心內容為兩大考量,能觸及不同年級的八大學習需求最佳。學員對他分享的習作範本—小小佛塔設計師、海線大富翁、時光膠囊表示深受啟發。

五大主題 腦力激盪

學員分組腦力激盪,以「佛教文化、音樂與藝術、環境永續保護、個人生活觀察、自我表達人際互動與專注培養」五大主題,呈現課程設計學習成果。「每日都是地球日,我能做什麼?」來自美國達拉斯的Yenyu Liu在「環境永續保護」主題中分享:「身為家長的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對孩子說,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直到我的孩子有天告訴我,媽媽!那我還能做什麼?從此我便想改變我的作法,要正向鼓勵孩子發揮他的能力。」

教學相長 一同前行

「禪修」如何與課程設計結合,引起了大家熱烈討論。來自休士頓中美寺的Jean Lee-Baker分享,若小朋友一時坐不住,可以先引導調息;Yenyu Liu提出以活動(activity)取代習作(worksheet),更能吸引英語為母語的孩子,也獲得一致認可。

講師Stacey表示,自己通常都專注於怎麼將課程設計的活潑吸引小朋友動起來,不自覺忽略了讓小朋友靜下來、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性,學員們的分享讓他也受益良多。

有律法師在結尾時提醒學員們身教的重要,多位學員也再次表示收穫良多感動無限,有彼此的支持鼓勵,未來更有動力前行,並表達對於後續的研習活動及建立交流群組的渴求,大家在合唱惜別歌聲中歡喜相約再見。

(照片:西來寺提供)